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关乎民生福祉与地区经济繁荣的关键要素。大麦地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将肉牛保险收缴工作作为推动本地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切实行动为肉牛养殖产业筑牢了坚实的风险保障防线。
一次损失16万!风险意识被唤醒
大麦地的养殖大户方映华,开始养殖时凭借规模可观的牛群,在当地群众中颇具影响力。2022年,“意想不到”的食物中毒造成了21头牛相继死亡,按当时的牛价,保守估计总损失达16.8万元以上。由于未购买肉牛保险,老方家独自承受巨额经济损失,原本顺遂的养殖事业遭受重创。这次惨痛的经历成了养殖户口中不断提及的“反面典型”。曾经羡慕他的养殖户们,如今都心有余悸,这场灾难,像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每一个人的心上。此后,老张成为保险政策宣传的“活教材”,“牛没了,钱也没了”的教训让更多养殖户意识到肉牛保险在抵御养殖风险方面的关键作用。
支书带头做示范,参保热潮涌全村
普龙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艳萍,自家养着58头肉牛,购买肉牛保险40头,投入保险资金0.3万元,做到能买尽买,应买尽买。去年底因病先后死亡2头,保险公司测算尸重300公斤左右,共获得保险赔偿1.6万元。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领头人”的示范带动下,普龙社区掀起全村踊跃参保的热潮,养殖户们纷纷为自己的养殖事业增添一份保障,2024年完成肉牛保险任务数的283.02%。肉牛保险的全面推行,有效满足了养殖户的风险保障需求,增强了养殖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农户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技术的积极性,推动了肉牛产业提质增效。
苦口婆心破抵触,政策温暖到农家
2024年初,此鲁母村王思亮户新购入18头牛,但对肉牛保险心存抵触,自认为凭借丰富的养殖经验,足以应对各类风险。社区工作人员得知后,多次跑、反复磨、全方位宣传,经过多次深入交流,王思亮终于转变观念,为符合购买条件的15头牛购买了保险。今年1月,老王的牛因感染疾病死亡4头,保险公司测算总尸重400公斤左右,获得保险赔偿2.4万元,有效减轻了经济损失,真切感受到保险政策带来的实惠。老王的“典型案例”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保险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一份风险“兜底”保障。
2024年,大麦地镇共有858户肉牛养殖户,存栏11908头,承保1633头,总保费48.99万元,其中农户自缴12.2475万元,政府补贴36.7425万元。补贴政策有效减轻了养殖户经济负担,减少潜在经济损失,促进了肉牛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大麦地将持续发力,进一步加大肉牛保险政策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养殖户的参保意识,让更多养殖户受益于政策红利,助力群众在产业兴旺的道路上稳步迈进,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奋勇前行。